有僧问马祖道一禅师:“大师为什么说‘是心是佛’?马祖道一禅师说:“为止住‘小儿’的啼叫。”这个僧人接问:“止住小儿啼叫时又如何?”马祖道一禅师说:“告诉他‘非心非佛’。”僧人又接着问:“除了这两种人来如此回答外,另外一种人来应怎样回答?”马祖道一禅师说:“向他说,你所见世间所有东西不是‘物’,而是道。”僧人还问:“忽然见一个对习禅有所得的人来,该怎么开示呢?”马祖道一禅师说:“教他在应机接物、顺其自然中体会佛心禅意。”从这段文字说明,马祖道一的禅法有两个重点,一个事“即心即佛”,一个“平常心是道。”
据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六载:(马祖道一)一日谓众曰:“汝等诸人,各自自心是佛,此心既是佛心。达摩祖师从南天竺国来,躬至中华,传上乘一心之法,令汝等开悟。心外无别佛,佛外无别心。若了此心,乃可随时着衣吃饭,长养圣胎,任运过时,更有何事?”
“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。若欲直会其道,平常心是道。谓平常心无造作,无是非,无取舍,无断常,无凡无圣。只如今行住坐卧,应机接物,尽是道。”
以上这两段话,前者说的是“即心即佛”,这是从达摩祖师那里继承的明心见性的思想;后一段说的是“平常心是道,这个思想。”
马祖道一祖师,在公案中对四种不同的人,有四种不同的示法,针对第一种人“既是公案中的小儿”,向他们宣讲“即心即佛”。因为这些人不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功夫。就像小儿因为吃不到奶而啼叫不止那样。拼命的向外求佛。要止住这些“小儿”的啼叫,要告诉他们,佛就在你们的心里。要在自性上下功夫,要自己明心见性。才能开悟成佛。对于第二种人;马祖道一祖师用“非心非佛”向他们示法。正如第一种人虽然表面上了解了即心即佛的道理,便执着于自心,整天空思冥想,就像小儿吃了奶后,虽然暂时止啼了,但仍然品着嘴里的“奶味”贪心再起。所以要用非心非佛斩贪除妄。以使顿悟;第三种人,这些人自性高傲,傲视万物,因之产生分别取舍之心,其实这也是一种“执着”。马祖道一祖师用“不是物”开示他们,所见非“物”。世间万物都是道的体现。要他们打消分别取舍的执着之心;对于第四种人,马祖道一祖师,教他们“体会大道”。因为这些人对禅学以有所得的人。不用再给他们喋喋不休的讲什么佛啊道啊的,只要叫他们任运而行,应机接物,平常心是道既可。